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海外联谊 > 海外联谊 >

我的奥运历程

发布时间:2012-08-17      作者:神州学人

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举行。为了方便剑桥地区的中国学生学者更好地收看比赛,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风采,剑桥中国学联组织了一系列相关的活动。

  剑桥学联在广大学生学者中收集整理了奥运期间的门票信息,以方便大家选择比赛场次,购买门票,并组织学生学者到现场为中国队加油助威。学联与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密切合作,向前往现场的剑桥中国学生学者发放国旗,截至现在累计人数超过50人次,更好地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对于没有机会亲自前往伦敦的观众,学联也组织了关键场次比赛的收看。在奥运期间,剑桥学联还组织了定向越野等相关体育活动,让大家在观看比赛的同时,也能亲身参与到运动中来,体会其中的乐趣。

  我的奥运历程

  文/林梦雅(剑桥大学工程系硕士)

  2012年8月1日,我在伦敦观看了奥运会男子重剑个人和女子佩剑个人的半决赛和决赛,虽然没有中国选手参加,但还是记忆犹新。

  击剑是最古老的奥运会项目之一,代表流血和致命的决斗。击剑和马术,长期以来都被西方社会上流社会视为足以培养贵族气质的运动。击剑在中国兴起 的历史很短,并且两名中国女选手和一名中国男选手最终都遗憾地未能杀入半决赛,因此来看这场比赛的中国人并不多,现场以英国、美国人居多。本以为没有机会 在现场展示中国国旗了,但是激情的主持人在开场时竟提到了前一天被中国军团收入囊中的一枚花剑金牌,并向观众席高呼是否有中国观众,要我们和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观众一样,秀出自己国旗。这个时候,作为中国人的我们顿时有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是我第一次现场观看奥运会项目。如果当天有中国选手参赛,我想自己一定不可能那样淡定而专注地观看比赛的每个细节,激动而衷心地为不管任何一名选手取得的任何一分而欢呼喝彩。

  我见证了利马尔多赢得委内瑞拉自1968年第一枚奥运会金牌的全过程,见证了委内瑞拉粉丝们如何用他们的歌声和欢呼感染了现场所有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人们。他们的激动甚至超过了我们举国欢庆刘翔的金牌、孙杨的世界纪录。那一刻,我竟也被感动地流泪了。

  我见证了金智妍在半决赛大比分落后于美国选手的情况下绝地反击进入决赛,最终实现韩国女子击剑奥运金牌零突破的全过程,见证了全场观众被这个坚强的韩国女子所感染,最后全体起立为她的夺冠而鼓掌欢呼。那种超越了种族与国籍,只为运动精神所折服的氛围,叫我由衷地沉醉其中。

  最后想说一点题外话。看比赛前,我在Stratford Station换乘轻轨,吃惊地发现基本所有的路人手上都拿有一份免费分发的London Evening Standerd,并且头版显赫地写着“Chinese Accused of Match-fixing”,便也随着人群拿了一份开始阅读。报道作者对于中国羽毛球队的偏见显而易见。我不想对于羽毛球消极比赛这件事情发表 任何评论,作为中国人的我虽然对其中的一些措辞有些愤慨,但就事件本身而言,更多的还是心虚和不安。尽管有很多人在中文论坛上“振臂高呼”,试图来挽救所 谓中国人的尊严。但是你能想象在那样一个满是金发碧眼、熙熙攘攘的环境中,一个踽踽独行的中国人看着、听着周围人们用英语或者偶尔夹杂些其它语言手握着报 纸、指指点点的感受么?我不过是默默地走在人群里,内心却充满了太多愧疚感,这种惭愧甚至比以往自己做错任何事情时候都来得深重。甚至当我看完报纸想要收 起来时,都刻意让广告页露在外面,而不是头版。有的时候,真的只有身处在特设的环境下,你才能真正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民族身份,以及那份沉重的荣辱感。

  原以为我的伦敦奥运经历就这样结束了,不想几天后从友人那里奇迹般地拿到了女子乒乓球团体决赛的门票,于是兴奋异常。

  乒乓球,这项源于英国的运动,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这场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女团金牌争夺战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谓毫无悬念。8月7日,我们在伦敦 搭乘轻轨的时候并没有遇见太多中国人,但进入场馆后就诧异了,现场完全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只零星地有一些日本、英国国旗——原来这样一场比赛可以凝聚起如 此多的中国人!在中国观众占据了大约70%的比赛现场,望着四周飘扬的五星红旗,听着不绝于耳的“中国队!加油!”“打得好!”呐喊声,我甚至忘记了时间 空间,仿佛这一切就发生在国内。留英学子的我们在一条自制的横幅上写着“中国,我为你豪!”“China I am proud of you”,为中国队赢得的每一分欢呼、助威。

  当中国队最终以3:0的总战绩赢得金牌时,现场的欢呼声达到了高潮。红色的海洋沸腾了。五星红旗在壮烈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缓缓升起,全场起立,万人齐唱国歌。激情和名族自豪感浸染了乒乓球馆内的每一寸缝隙。

  走出体育场,心中的激情依然没有减退。一路上,我们脸贴国旗、身披国旗、头戴国旗帽的装束不断引来路人侧目。各个国家的游客都争相与我们合影留 念。一些人甚至直接用不标准的中文喊着“中国”,“加油”冲向我们。虽然我们只是中国奥运加油团中一份小小的力量,但我相信真是由于无数这样小力量的凝聚,中国人的热情和中国人的自信也在逐步感染着世界各地的友人。(供稿/剑桥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